
倚重信託功能 儲備退休資產池
根據內政部統計,我國民平均壽命已經達到80.4歲,而且有逐年上升的趨勢,也就是說65歲退休後還有長達15年以上的退休生活,如果60歲前退休,甚至長達20年以上。現代人活得久,退休後應存多少退休金才夠支應,也成了重要的課題。
依我國勞工退休金制度,勞工退休金主要來源有二,一為勞工保險,即勞保年金;一為勞工退休金,這部分又有新舊制之分。以1980年後出生的Y世代或Z世代,已都適用勞退新制。假設30歲年輕人,每月薪資35,000元且預估每年調薪3%,則30年後年滿60歲申請退休時,預估薪資水準將為82,476元,依勞工保險局網站試算結果,30年後可請領勞保年金每月17,038元;勞工退休金每月8,995元,合計不過26,033元,退休金之實質所得替代率僅為31.6%。
現實面是上述試算結果,在受到人口結構老化退休人士逐年增加影響,未來勞保年金給付金額可能更少,現在的年輕世代應體認有紀律為自己儲蓄未來,僅依賴勞保及公司依法提撥6%的部分支應退休生活,是絕對不夠的。
因應國內人口老化趨勢,信託業近年積極推廣並辦理高齡者安養信託以守護老年人財產安全,但信託不是只具備守護財產安全之功能,年輕人想要累積個人資產,也可以利用信託為自己儲備退休資產池,透過有紀律長期不斷的儲蓄,積少成多,聚沙成塔,讓未來老年生活不因退休而經濟失據。信託功能很多元,可以為投資理財目的而設立信託;也可以為照顧退休後之生活,成立退休安養信託,針對人生不同階段,都可以利用信託。
不管是Y世代或Z世代,資產累積的過程其實是在不斷挑戰個人抗拒消費的意志力,建議強迫自己每月提撥一定金額存下來,其餘再就生活開支進行分配,隨著時間的累積及投資複利的效果,儲備退休資產池。如果25歲開始每月投資新台幣3,000元,假設年報酬率5%,至65歲退休時帳戶價值可達458萬元,這就是時間複利的效果,不怕錢存得少,只怕無法克制消費的慾望,始終是月光族。
每月收入固定提撥一定比例存入信託,指定銀行投資基金、股票等工具;好處是銀行在辦理信託時,可藉KYC「認識你的客戶」機制,掌握客戶需求,並可設定投資目標監看機制,若客戶投資方向與累積退休資產之目標偏離,還能提醒客戶做資產調整,類似「零存整付」概念,愈早進行理財規劃,愈可享有時間複利投資效果,輕鬆累積個人的退休資產池。對年輕人來說,不論金額大小,最重要的是養成「儲蓄和投資」的習慣,愈早開始愈能享受複利的力量。